元朝至正二十六年、公元1366年九月电商美工外包网,朱元璋发动了对军阀张士诚的最后一击。大将徐达、常遇春带领20万精锐主力,包围了张士诚的最后据点苏州城,遭遇到张士诚的殊死抵抗。激烈的围城战进行了整整10个多月。直到次年七月,粮尽援绝的张士诚眼看败局已定,自尽而亡。
雄踞江南长达14年的张士诚集团,至此彻底覆灭。张士诚虽然败给了朱元璋,但他在占据苏州期间,爱惜民力,轻薄徭役,深得人心。因此很多张士诚的旧部仍然心念故主,不愿给朱元璋效力,《水浒传》作者施耐庵就是其中之一。
施耐庵从此避世隐居,不问世事,以耕田自给电商美工外包网,笔墨自娱。施耐庵虽是一介文人,但也曾胸怀大志,也曾想扶保明君、出将入相,结果却壮志未酬。他把一腔郁郁不平之气化作文字,结合他参加元末农民起义的经历,写出了一部传世名著《水浒传》。《水浒传》以其高超的文学技巧和深厚的思想底蕴,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文学名著之一。
《水浒传》虽然是古典文学之中的经典巨著,但它也不能说是百分百绝对完美的。由于作者施耐庵的一时疏漏,导致这部书中出现了一个常识性错误,只不过这个错误十分隐蔽,很多读者读了一辈子《水浒》也没觉察到。这个疏漏之处就是梁山好汉之首宋江的一个绰号。
施耐庵为了更好地塑造人物,给108条好汉每人都起了一个绰号,成为《水浒传》一个独具特色的特点。绝大部分好汉都只有一个绰号,唯独宋江有两个绰号,一个是“及时雨”,一个是“呼保义”,梁山好汉出征时,经常在大旗上书写“山东呼保义,河北玉麒麟”的字样,指代宋江与卢俊义两个头领。
“及时雨”这个绰号很好理解,《水浒传》中也曾做过相关说明,因为宋江为人急公好义、扶危济困,“每每排难解纷,济人贫苦,周人之急,扶人之危”,美工兼职“却把他比作天上下的及时雨一般,能救万物”。“呼保义”这个绰号则显得语焉不详,莫名其妙,没几个人能说清楚这个绰号到底是什么意思,奇怪的是作者施耐庵本人也对此避而不谈,在书中没有对此做任何说明。
近年来,随着“水浒学”研究进一步深入,学者们终于揭开了这个谜团。原来这是施耐庵犯下的一个常识性错误。“呼保义”中的“保义”二字,起源于北宋的一个官职“保义郎”。《趋朝事类》记载,“保义郎”是宋朝武官序列中品级地位最低的一种,属于兵头将尾。北宋皇帝在招安农民义军、江洋大盗时,往往会授予其一个“保义郎”的头衔。
建模渲染宋江在梁山起义之后,也曾梦想能通过接受朝廷招安,摘掉“草寇”的帽子修成正果。因此他没有像其他农民起义首领一样,动不动就称王称帝,而是非常谦卑地“自呼保义”,以“保义郎”自称,暗示朝廷他随时等待招安。南宋文人龚开的作品《宋江三十六人赞》,是《水浒传》的重要蓝本,其中提到宋江时说:“不假称王,而呼保义。岂若狂卓,专犯忌讳”,“狂卓”是指另一个农民义军首领卓某,曾经自称“真龙”,狂妄无比。意思是赞扬宋江心怀忠义,虽然起义仍然自称朝廷的保义郎,不像卓某那样狂妄自大称王称帝。
施耐庵参考《宋江三十六人赞》时,注意到了这几句话,但他明显犯了不求甚解、想当然的毛病,没有对此详加考据,就囫囵吞枣地把“呼保义”三个字从原文中摘录出来,生硬地套在宋江头上,使得宋江有了一个不伦不类、莫名其妙的绰号“呼保义”,属于常识性错误。正因为他本人对这个绰号也未解其意,所以在书中对它的含义也避而不谈。不过瑕不掩瑜,施耐庵毕竟是文学家不是历史学家,《水浒传》是小说也不是历史,出现这个小瑕疵也可以理解,并无损于这部文学巨著的地位。
参考史料:《趋朝事类》《宋江三十六人赞》电商美工外包网
发布于:天津市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网站立场。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,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。联系方式:451255985@qq.com,进行删除。